语言教学与研究

LANGUAGE TEACHING AND LINGUISTIC STUDIES

首届语言教学与研究青年英才奖获奖论文

  • 初中级日韩学习者汉语文本可读性公式研究

    王蕾;

    可读性公式是评价文本难易程度的公式,能较客观地评价阅读材料的难度水平。对外汉语领域可读性公式研究比较缺乏。本文以初中级日韩学习者汉语记叙性短文的阅读理解成绩为因变量,利用经典研究范式建立了一个衡量记叙性文本难易度的可读性公式:Y=72.749-0.462X_3+0.802X_4-7.515X_5+2.446X_7(Y=可读性分数,X_3=总词数,X_4=简单词数,X_5=虚词数,X_7=分句数),该公式可解释80.3%的变异,拟合优度高于同类公式。总词数、简单词数、虚词数和分句数是汉语文本难易度的重要预测指标。本文同时构拟了一个简单的可读性分数与适读水平对照表,供教学、研究参考。

    2017年05期 No.187 1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1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1099 ]
  • 意愿情态动词的意愿等级

    高亮;

    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之间具有象似性,二者的互动是语言研究的重要课题。汉语的意愿情态动词表达意愿这种情态范畴,并不是均质的,内部各成员的意愿等级存在差异,因而在句法形式方面表现也就不同。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观察用词汇手段标记的句式特征以及时间状语、否定副词、体标记、情态标记等外围成分所带来的句法效应成为汉语意愿等级与句法互动关系研究的重要切入点。本文在控制力假设框架下,通过对上述标记与意愿情态动词的共现关系测试,发现汉语意愿情态动词存在以下意愿等级:会>肯>要>愿意>希望>想。

    2017年05期 No.187 2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243 ]

  • 如何定位汉语语法化的“特色”

    彭睿;

    语法化存在普遍性规律。讨论个别语言的语法化现象,必须准确定位该语言历时形态句法变化因类型学特征而呈现出来的特色。个别语言语法化的特色或个性的影响力往往十分有限。文献中提到的上古汉语语法化的两种特色,即词类在句法层面的灵活性和对语用推理的依赖性,都是值得商榷的。前者是上古汉语语法化的有标记的特征,而非通常性的原则和手段;后者并不能定性为汉语语法化的特色,而是汉语的形态句法特色,是语法化的结果。

    2017年05期 No.187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1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14 ]
  • “一带一路”语言资源与智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正>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主办2017年7月15日,一带一路语言资源与智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会议以"语言资源与智能"为主题,旨在深化各方对该领域的关注,凝聚共识,汇聚人才。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田立新司长,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非洲部主任Edmond Moukala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美国、

    2017年05期 No.187 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1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5 ]
  • 汉语构式二语习得研究的理论思考

    施春宏;邱莹;蔡淑美;

    本文立足于构式语法的基本观念和原则探讨汉语二语习得研究中的理论和方法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构式知识习得的表现系统及相关的构式能产性问题;构式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机制问题;构式习得中的界面互动关系问题;构式习得中的语言共性和类型特征问题;构式习得研究的方法和方法论问题。文章最后指出,在构式语法理论体系中,构式本体研究、习得研究和教学研究应有机结合,互动互进。

    2017年05期 No.187 3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37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451 ]
  • 汉语运动事件表达偏误的类型学考察

    鹿士义;高洁;何美芳;

    本文从运动事件类型学入手,通过口头诱导实验的方式收集语料,对汉语运动事件的表达及偏误进行类型学的研究。本文发现,汉语在运动事件的表达上,同时兼顾了运动的方式和路径两个方面,对方式稍有侧重。不同语言类型的学习者使用运动动词和动词结构类型的倾向不同。汉语学习者习得运动事件时会受到母语类型学特点的影响,母语的表达方式会被带入到二语学习中去,从而产生系统性的偏误。

    2017年05期 No.187 49-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1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410 ]
  • 叙事语篇的衔接与视角表达——以“单说、但见”为例

    方梅;

    本文基于民国初年的小说材料,以"单说"和"但见"为例,考察动词性来源的篇章衔接成分的功能浮现条件。文章指出,从篇章功能看,虽然"单说"与"但见"都具有元话语属性,显示情节之外的叙述者视角,但两者存在差异。其差异性表现为,"单说"是单纯的叙述者视角表现形式,用作开启情节、或者建立篇章话题,属于框架标记。而"但见"未完全虚化,既可用于体现情节内人物视角,也可用于体现"无所不知"的全知视角。用于情节内人物视角的"但见",虽然它所在的小句与"单说"小句一样不允许显性主语,但允许作零形主语解读,并与话题之间具有同指关系。而全知视角的"但见",它所在小句则不允许作零形主语解读;此时的"但见"用作提示受述者关注其后叙述内容,使之具有前台信息的属性,"但见"属于参与标记。叙述者视角与情节人物视角重叠是虚化为元话语成分的临界语境。汉语零形主语的句法促使低控制度的主句动词(如"单说、但见")弱化,成为篇章衔接成分。

    2017年05期 No.187 59-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20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446 ]
  • 语气词“呢”的功能及来源再议

    任鹰;

    人们通常认为,语气词"呢"有事态和情态两种用法,前者表"持续",后者表"申明",后者是前者语法化的结果,而表"持续"的"呢"则是由方位词"里"("裏")虚化而来的。然而,对"呢"的用法与来源的考察告诉我们,"呢"(包括其曾用字)本质上或为记音字或称象声词,表示确认及申明语气,提醒听话人注意某一事态为其基本功能。某些语境中的"呢"之所以能读出持续义,主要是人的回溯推理能力在起作用。可以说,持续义是"呢"字句的语境浮现义,是一种语用衍推义。即便是"呢"在某些语句中的"持续义"已经不断得到强化乃至规约化,甚而可被列为独立的义项,我们依然应当承认这是语用法语法化的结果。

    2017年05期 No.187 70-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18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478 ]
  • “长短”“齐整”特征制约下的汉语动词的语体等级

    王永娜;

    本文对汉语动词内部的语体等级进行了考察,发现汉语动词在自身的单双、轻重、可否重叠、宾语中心语单双四个方面呈现出渐变性,这些特征其本质是动词的"长短特征"和"齐整特征"。与"长短特征"和"齐整特征"的渐变性相对应,动词的语体功能存在等级性,语法规则存在差异性。本文的研究表明,动词在韵律上的"长短特征"或"齐整特征"的有无和多寡与动词的语体等级构成了"形式"与"功能"的对应,与韵律层次和语体等级的不同相一致,其语法规则亦存在差异,这充分反映了韵律、语体、语法的交互作用。

    2017年05期 No.187 8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7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487 ]
  • 求免义目的小句的句法语义分析

    尹洪波;

    现代汉语里,求免义目的小句的标记,绝大多数时候居于句首,偶尔位于句中。求免义目的小句通常负载新信息,这使得它几乎总是后置于行为小句。求免义目的小句的主语论元存在显性编码和隐性编码两种形式,但大多数时候采用后者。不管采用何种编码,它们在语义上大都受行为小句的主语、宾语或定语的约束。求免义目的小句表达的事件或状态常常是人们不希望发生的,正是语义上的这一限制,求免义目的小句呈现出肯定与否定的不对称:不论行为小句是肯定句还是否定句,目的小句绝大多数为肯定句。

    2017年05期 No.187 93-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4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26 ]
  • 调位感知界限再探——普通话阴平和去声的感知实验

    刘娟;

    本文对普通话存在连续现象的两个调位,即阴平和去声进行了感知实验,结果发现,普通话阴平和去声调位之间虽然在基频参量上表现出类别感知界限,但一些内在、外在因素会同时影响到感知边界的位移。与普通话阴平与阳平感知实验结果比较更揭示了汉语升调和降调感知的不平衡性。对不同声调调型感知特性的认识有助于我们观察和探索声调的共时和历时变化现象。

    2017年05期 No.187 104-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下载次数:5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09 ]
  • 下载本期数据